6月19日,北京宣武醫院傳來振奮消息,由新華制藥與沈陽藥科大學聯合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創新藥國內Ⅱ期臨床首例患者入組;8月18日,魯抗醫藥與古巴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聯合研發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創新藥I期臨床首例受試者入組;9月25日,新華制藥發布公告,與中南大學聯合研發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國家I類創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這是華魯集團在重磅創新藥研發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專心致志做科研的回報。創新藥研發一直有“三個10%”的定律,10年時間,投入10億,卻只有10%的成功率。“研發,尤其是醫藥研發,需要持之以恒。”華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樊軍表示,“近年來,集團一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推動研發創新,踏踏實實、穩扎穩打。”
“十四五”以來,集團研發投入100%集中在高端化工、生物醫藥和生態環保三大主業,累計超過77億元,是“十三五”時期的1.8倍,年均增速超過18%,占營收比重保持4%以上。這些數字背后,是華魯集團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賽道布局的具體實踐,以創新為筆,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有收獲。強力度、大投入,終有新回報。“十四五”前四年,集團新獲專利727項、新獲藥品批件79件,分別是“十三五”時期的2倍和9倍,醫藥板塊連續兩年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今年以來,更是捷報頻傳,集團再次新獲38個制劑批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噴他佐辛注射液成功獲批,標志著我們在精麻藥品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治療心衰和高血壓的一線新藥,后續正式投產后將進一步豐富患者用藥需求。”樊軍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未來,我們還將有更多新產品投入市場,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吃得起的放心好藥。”
醫藥板塊捷報頻傳,化工板塊也在高歌猛進。新型催化劑技術持續突破,能耗水平行業領先,新能源新材料營收占比已超過50%。而環保板塊自主研發的高寒高海拔濕地修復技術,成功攻克生態治理難題,與香港科技園內企業合作開發的NCCO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取得重要成果,樣機產品亮相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獲得廣泛關注。
當華魯藥品走進家庭藥柜,當綠色發展激活澎湃動能,當人工濕地滋養千里河湖,華魯集團的創新實踐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勃發的生動注腳。面向“十五五”,華魯集團將以創新為帆、以擔當為錨,奮力擎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